《與成功有約》首次出版於1989年,30多年來,這本書被譽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,因為書中講述的是歷久不衰的普世原則。本書所提的7個習慣都提醒著:不管世界時局如何,我們仍然擁有選擇的權力。作者(史蒂芬•柯維)於2012年辭世,當過國王總統的諮詢顧問,他曾經謙虛的表示自己並未發明這些習慣,因為它們是源自於普世原則或是自然法則,譬如責任感、正直、豐盛及更新,但他同樣相信,你讀過這些並不代表會去落實,所以他一生致力於將他所領悟到的訊息傳達出去,盡力讓更多人做到。
在2020年出版的30週年紀念版中,新增了作者的兒子(西恩•柯維)自己本身實施這七個習慣的做法,以及與父親的相處模式,闡述父親如何身體力行地去實行這七個習慣。在每個章節裡,西恩•柯維都會加上個人精闢的見解和精采案例,讓讀者更容易閱讀。《與成功有約》最重要的面向不只合乎實際,還意義深遠,他強調「建立品德」,而非「獲致成功」。沒有效率不需紀律,沒有紀律不需品德,真正的紀律是,把最好的時間,留給最重要的事。
習慣➀-主動積極
主動積極的人注重影響圈,他們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,把心力投注於自己能有所為的事情,所獲得的成就將是他們的影響圈逐步擴大。相反地有些人不願意改變現況只會抱怨,結果就是怨天尤人、畏畏縮縮,受迫害的感覺一天比一天強烈。舉例來說,如果某個人婚姻出了問題,卻只顧抱怨對方的罪狀,這種做法只是強調錯不在我,不但於事無補,充其量只不過證明了你是一個無能的受害者,並不能挽回婚姻。不斷指責不但無法改變現況,反而會令人惱羞成怒。真正有效的策略應從本身能控制的方面著手,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失,努力成為標準的另外一半,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與支持。我們當然也期盼對方能感受到這份苦心,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,然而對方的反應如何,並非重點所在。除了婚姻關係這個例子,我們也可以將上述套用在好學生或是好員工上。如果遇到實在無能為力的狀況,記得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情才是上上策。另外,對自己、對別人有所承諾,並且從不食言,是主動積極精神中最崇高的表現,同時也是個人成長的真義。
被動回應的人憑衝動做選擇。他像一罐汽水,當生活搖動他,罐內壓力升高,他就會忽然爆炸。主動積極的人根據價值觀做決定。行動前會思考,他明白他控制不了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但是他可以控制自己如何應對。被動的人充滿碳酸氣泡,主動的人不一樣,他像是一罐水。隨便你怎麼搖晃,他依舊能保持鎮定、冷靜、節制。
逆境往往能激發思維的轉移,讓人以全新的觀點去看人與事,進而省思自己生命的意義,並由此獲得難能可貴的見地。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,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,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。採取主動並不表示要強求、惹人厭或具侵略性,只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。太多人只是做的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,但事實上,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而來的。主動是人的天性,尊重這種天性,至少可以提供對方一面鏡子,以便清晰且為扭曲的反應自我。
在感情家庭上也是如此,主動積極的人會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。就像母親忍受痛苦,把新生命帶到這個世間,愛是犧牲奉獻不求回報,就像父母愛護子女無微不至,愛必須透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。但有條件的愛會造成反效果,無私的愛才能成就美好。
習慣➁-以終為始
以終為始的習慣可適用於生活的各個層面,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。先構思而後行動的原則,適用於個範圍,像是養育子女,也應該要有使命感。明確目標,才能領導自己與他人前進。領導與管理的差異就有如同思想與行為,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,而領導者是確定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。創業也是同樣的道理,要想怎麼進成功,必須先確定產品或服務科達到的營運目標,然後綜合資金、研究發展….等等設備各方面資源,朝願景努力前進。許多企業都擺在事前規劃不周,以致資金不足或對市場認識不清。
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承襲了許多來自他人的人生腳本,也就是價值觀與其他制約。要掌握自己的人生,就得改寫這個腳本,或者改變既有的成見。以終為始的最佳做法,就是寫一則個人使命宣言。經由使命宣言釐清生命意義,可以對你的人生產生戲劇化般的影響。希望讀者看完這段不要空手而返,可以到富蘭克林官網(https://msb.franklincovey.com)訂一個個人使命宣言,並且把它列印下來。如果有家庭,家人們可以一起聚集起來,討論決定要成為什麼樣的家庭。如果你工作上的職位具有影響力,請進你所能撰寫使命宣言,或是修改現有的使命宣言。然後等著看他會發生什麼效用。
習慣➂-要事第一
習慣3的先決條件,若是你不能自覺並發展主動積極的態度,就不可能以原則為中心,若無法察覺自我思維,明白思維轉換的可能,並漸漸走向與原則相符一致,也不可能以原則為中心,要是你是一個沒有願景的人,就無法聚焦在你能做出的獨特貢獻上,也就更不可能以原則為中心。相對的一旦有了這些基礎,你就能時時以原則為中心,活出第三個習慣,實踐有效能的個人管理。當大方向確定之後就是要落實於日常生活,此時管理就顯得異常重要。有效管理是要事第一的管理,有領導力決定重點後,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,以免被感覺、情緒或衝動所左右。如果你能有效管理自己,發自內心做到自律,這都是你的獨立一直在發揮功效。然而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,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所在。記得別被瑣事牽著鼻子走,找出真正重要的事,凡有價值、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事就是第一重要的事。高效能人士在意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,他們創造機會,然後預防問題。雖然也會碰上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去處理,但機會並不多,高效能人士保持產出與產能平衡,因為他們始終聚焦在重要而非急迫的事物上。
如果要集中精神與當前要事,就得排除次要事物的牽絆,此時需要有說「不」得勇氣。我們可以試著規劃下一週的活動,依據不同角色設定目標,再把目標轉換成行動,列入行事曆。一週過後,檢討自己是否成功地把人生目標和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呢?你的意志是否堅定呢?如果你能在「不」方面有所進展,這樣就能對個人最看重的人與事說「是」。
習慣➃-雙贏思維
凡是從雙贏角度去思考,在你想要的和他人想要的當中求取平衡。舉例來說,你的公司跟競爭對手有些糾紛,一定要走法律途徑嗎?如果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坐下來討論該怎麼處理後續問題,是不是也不用法庭上見,還省下一大筆律師費用呢?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很難做到,請再回到習慣1~3,釐清你的動機,先贏得個人勝利。那會帶給你開始雙贏思維的力量。
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、互相影響並共謀其利。要達到互利的境界,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和與人為善的胸襟,尤其與損人利己著相處更得如此。培養這方面的修養,少不了要有過人的建地、主動積極的精神,並且以安全感、人生方向、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。品格是利人利己觀念的基礎,其中真誠正直、成熟、富足的心態這三大品格特質最為重要。真誠正直、成熟、富足的心態!雙贏不是人際技巧,而是做人處事的整體思維,發展出高度信任的關係,顯現在高效而明確的管理期望,並且達到成果。
習慣➄-知彼解己
你是否是一個好聽眾?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訴苦,你給朋友的忠告或協助未能搔到癢處,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,便會引起抗拒,結果也是徒勞無功。反之,若能培養同理心的傾聽技巧,以品格贏得信賴,以誠實為本,有效的人際溝通便能水到渠成。同理心和同情是有差別的,同情參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。有時人際關係的確需要多一份同情,但是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。同理心則是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,而非一昧贊同。親子與家庭關係亦是如此,當家人心情不好的時候,最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好聽眾。你必須真心誠意地為對方著想,不存私心,如果你能做到,有時不需講太多,僅僅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動對方。
習慣5的重點位於個人影響圈的正中央,人際關係中有不少部分屬於關注圈,像無法解決的問題、歧見、客觀環境、他人行為等等,都是我們無能為力的。與其在那些事情上著力,倒不如要求自己,由內而外,更為有效。能夠傾聽就能夠接受影響,能夠接受影響就能夠影響人,你的影響圈會日漸擴大。何不從現在起就立刻時間第五個習慣,我們在辦公室或家中,敞開胸懷、凝神傾聽。不要急功近利,即使短期內未獲回饋也絕不氣餒。學習了解他人,甚至比對方了解他自己還透徹。在基於對他人的體認來表達自己,發揮說服力。
習慣➅-統合綜效
統合綜效的觀念源自於一種自然現象,有些不同的植物生長在一起,根部會互相纏繞,土質因而改善,植物也會比單獨生長時更為茂盛,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1+1大於3。統合綜效是人類最了不起的能耐,也是前五個習慣的整體表現與真正考驗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永遠都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。在人際關係上,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,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,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,值得加以了解。一般人討論問題時,浪費太多時間精力在打擊批評、玩弄手段、文過飾非或是曲解他人,彷彿一腳踏著油門,另一腳踩著剎車,這樣這台車子能開的穩嗎?發生歧見時,應立即剎車,但許多人反而猛踩油門,為自己找更多理由來自圓其說。如果在開會時,有人意見跟你不同,你反而要謝謝他,因為你的想法再加上他的意見,必定能創造出對公司最好的方案。
統合綜效五步驟:
1.先確定所面臨的問題與機會
2.別人的看法(先設法了解別人的想法)
3.自己的看法(設法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)
4.腦力激盪(創造新選項、新構想)
5.高明方案(找出最佳解決之道)
習慣➆-不斷更新
一位伐木工人為了砍一顆樹已經花費數小時在工作,在精疲力盡時進展有限,你會建議他:何不暫停幾分鐘,把鋸子磨得更利些?然而習慣7就是花時間磨鋸子。習慣7能夠保存與增加你最大的資產就是你自己。透過生理、靈性、心智與社會情感四個面向的不斷更新,將能夠增進個人產能,作為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。這種修養功夫完全得靠自己,旁人無法越俎代庖,他屬於前面所提重要而不急迫的事。
生理層面:適當運動有助健康
靈性層面:洗滌心靈的塵埃
心智層面:不要停止自我教育
社會情感層面:經歷待人處事之道
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,唯有具備良好的思考、學習、創造與適應能力,才能立於不敗之地。擁有財富,並不代表經濟獨立,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。每天抽出至少1小時鍛鍊自己,不管是健康靈性與心智的面向,都能成功擴大你的影響圈,把時間放在第二類事務,才能將這些習慣生化到生活中,真正以原則為重心。我們花太多時間,去修剪態度和行為的職業,花太少時間去整理根部,核心思想,也就是我們觀看世界的視角。你必須先從這些基本層次,去創造真正的改變。
越是主動積極(習慣➀),就越能掌握人生方向(習慣②),有效管理人生(習慣③),能夠不斷砥礪自己(習慣⑦)的人,越能懂得如何了解別人(習慣⑤),尋求圓滿的解決之道(習慣④、⑥),一個人越獨立(習慣①、②、③)就越善於與人相處(習慣④、⑤、⑥) ,而磨練自己,則可以提升前六種習慣的境界。
七個習慣中哪一向最重要?作者的回答是:你覺得最難做到的那一向,便是最重要的習慣。運用你與生俱來的自我察覺與良知,幫助你去發現你最需要關注的習慣。